三代传承志愿红 泉城义工廿载同心耀泉城 ——济

济南 更新于:2025-03-02 12:28
  • 海若布刀亥

    视频加载中...

    2025年3月1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春风拂过泉城,在济南市市中区麟祥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西侧小广场上,一面印有雷锋头像的旗帜迎风飘扬。在“学雷锋月”首日,由济南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泉城义工总站联合市中区委社会工作部和市中区魏家庄街道麟祥街社区共同开展的“麟里π志愿潮 共绘文明商圈图”大型综合性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此开启。活动现场,祖孙三代同框奉献的身影、新晋志愿者的铿锵誓言、泉城义工二十载公益品牌的使命担当,共同勾勒出一幅新时代的“雷锋画卷”。

    一家三代的“志愿接力赛”

    “雷锋叔叔帮助别人从不留名,我们也要向他学习!”上午9点半,济南市经纬学校五年级2班的胥佳伲踮着脚尖,将亲手捏制的“雷锋主题”黏土画摆上义卖展台。不远处,她的母亲胥谦身着红马甲,手持扫帚穿梭在爱心义剪摊位间,仔细清扫每一缕发丝。“二月二剃龙头,理完发的爷爷奶奶精神焕发,我这‘后勤专员’可不能拖后腿!”她笑着抹去额角的汗珠。在广场东侧,68岁的姥姥张爱玲正跪在急救训练垫上,跟随急救知识大讲堂志愿者节奏按压模拟人胸口。“手臂要直,力道均匀……”反复练习后,老人成功完成标准心肺复苏操作,赢得围观市民的掌声。“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现在咱老百姓也能救人了!”张爱玲攥着《急救手册》感慨,“年轻时学雷锋是扫大街,如今志愿服务越来越专业,我们这代人也得跟上时代!”

    “一老一小一新”助力基层社区治理:从“头”开始到“法”护未来

    活动当天,在泉城广场、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裕园社区等全市6个活动现场同步开展“老有所讲 图说济南”“暖‘新’法律行动”“爱心义剪”“急救知识大讲堂等9项特色服务,累计惠及群众逾5000人次。市中区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表示:“将志愿服务嵌入‘五社联动’机制,我们正打造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文明实践共同体。”

    助力基层社区治理作为济南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年度工作重点,泉城义工深入社区,以“无限服务、无限可能”为内核,集结了泉城义工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队、泉城义工红色寻访志愿服务队、泉城义工急救知识大讲堂、泉城义工暖“新”法律咨询志愿服务队等16支金牌团队,精准对接“一老一小一新”群体的民生需求。此时此刻,在麟祥街社区的小广场上,“夕阳红”“蒲公英”“暖新”三大行动同步展开:

    银发关怀暖意浓

    泉城义工爱心义剪志愿服务队为近百位老人“剃龙头”,搭配生姜艾草热敷包舒缓肩颈;老济南记忆馆用泛黄照片串起城市变迁,引得白发听众热泪盈眶。“这是1965年的泉城路啊!当年我们家就住在这里……”82岁的赵大爷指着展板激动不已。

    青春护航显担当

    法律咨询台前,泉城义工“护计划·律师护航”项目首次亮相,10名专业律师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解答劳动合同纠纷;“急救大讲堂”采用“理论+实践+闯关”的模式,吸引30余名青少年完成急救技能课程。

    文明星火代代传

    最令人动容的时刻出现在10点15分——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泉城义工总站的工作人员将印有“泉城义工济南市经纬学校志愿服务队”字样的队旗授予学生代表。旗帜下,50名“红领巾志愿者”庄严宣誓:“以雷锋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志愿服务小先锋!”

    泉城义工廿载芳华:从“爱心驿站”到“治理先锋”

    成立于2005年的泉城义工,如今已成长为拥有50万注册志愿者、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国家级荣誉的公益标杆。二十年风雨兼程,这支队伍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一老一小一新”服务矩阵

    开设“银龄数字课堂”破解老年人“智能鸿沟”,发起“以德润心”项目关爱农村未成年人,建立“新市民法律服务站”维护劳动者权益,累计服务超60000人次。

    基层治理创新引擎

    在槐荫区中大槐树裕园社区、市中区二七新村街道建新社区、历下区大明湖街道舜井社区、印象济南和万达商圈等社区和商圈设立“泉城义工志愿服务分站”,孵化“邻里调解队”“邻里守望规划师”等自治队伍,助力破解停车难、垃圾分类等治理难题。

    “志愿服务不仅要‘送温暖’,更要‘筑生态’。”济南市志愿服务联合会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深化‘五社联动’机制,让泉城义工成为基层治理的‘红色细胞’。”

    春风化雨:雷锋精神永驻泉城

    正午时分,活动渐近尾声。胥佳伲将义卖所得的128元投入捐款箱,胥谦帮最后一位老人整理好衣领,张爱玲则向街坊演示刚学会的海姆立克急救法。不远处,新成立的“泉城义工济南市经纬学校志愿服务队”已开始规划首次社区服务行动。

    “雷锋是永恒的青春榜样。”望着广场上猎猎飘扬的志愿服务旗帜,麟祥街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季琴感慨道,“当三代人同做志愿者,当小学生接过接力棒,我们就知道——这座城市的精神血脉,永远年轻。”

    春日的暖阳洒在泉城大地,雷锋精神正如趵突泉的活水,在新时代奔涌向前。(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阮援)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