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创意活动点燃城市消费新引擎,“汉堡长龙”里有啥流量密码?

济南 更新于:2025-10-21 12:33
  • 快乐的明月6P

    深秋的济南,清晨已带了些许寒意。10月19日晚上快八点,579百工集园区门口依然排着蜿蜒的长队。人们搓着手,呵着白气,眼神里满是期待——为期三天的“汉堡节”即将结束,大众的消费热情却依然高涨。

    一个小小的主题节日,让记者看到了济南层出不穷的创意缩影。从“汉堡节”到“咖啡嘉年华”,从“古风市集”到“二手循环商店”,这些看似“小而美”的创意活动,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汇聚着人气,点燃着消费热情,成为观察济南消费市场韧性与活力的一扇新窗口。

    视频加载中...

    点击查看视频

    消费需求不止“吃一顿饭”

    走进579百工集“汉堡节”现场,热烈的氛围扑面而来。二十余家来自本地及国内其他城市的特色汉堡品牌齐聚一堂,从经典美式牛肉堡到创意十足的融合风味,琳琅满目。

    活动首日,闸门开启,人流涌入,顷刻间,烤牛肉饼的焦香、芝士融化的奶香、面包烘焙的麦香,与现场欢快的音乐、摊主热情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一个充满活力的消费场景瞬间被激活。

    每个摊位前都围满了顾客,既有相约而来的年轻人,也有带着孩子的家庭,还有不少专程赶来的美食爱好者。

    其中,“十二烤房”是济南本土的一家汉堡店,作为东道主的他们,热情地向来往人群推介着他们的特色产品。

    “我们从社交平台上看到消息,特意从济南西部赶过来。”一位正在排队购买“瀑布芝士汉堡”的年轻女孩告诉记者,“感觉济南现在这种好玩的活动越来越多了,周末有了好去处。”她的同伴补充道:“不只是为了吃,更是一种体验和社交。”

    主理人们忙得不可开交。来自成都的一家知名汉堡店的主理人一边熟练地翻动着肉饼一边说:“效果超出预期!我们准备的原料比平日店里多三倍,估计下午还得补货。这种集中展示不仅提升了销售额,更是品牌曝光的好机会。”

    除了核心的汉堡消费区,周边配套的饮品摊、小吃车、手作摊位也人气颇旺。园区内设置的休息区座无虚席,草坪上,人们享受着美食、交流着感受、参与着游戏,拍照社交媒体。这种集美食、社交、娱乐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远远超出了“吃一顿饭”这么简单。

    创意市集精准“击中”需求

    记者在“汉堡节”现场观察发现,现场所售卖汉堡价格在单个36元到78元不等,饮料单杯18到40元不等,但很多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龙。就拿其中“TOM马老师”的摊位来说,当时至少排了四五十人,工作人员告知,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买到。

    如此高涨的消费需求,折射出在当前消费环境下,一种新的趋势正在形成: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标准化、功能性的商品购买,而是愈发追求个性化、体验感和社交价值。创意市集恰好精准地击中了这些新需求。

    在记者看来,与传统的商场购物不同,市集能够提供独特的场景感和参与感。主理人们精心布置的摊位、充满个性化的商品、现场的音乐和氛围,共同营造了一种别样的消费体验,激发了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购买欲望。在579百工集,工业风与现代感结合的园区环境本身,就为市集活动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参加创意市集,品尝网红美食,购买独特好物,并社交媒体,已成为年轻人重要的社交方式和身份认同标签。活动的“话题性”使其自带流量,通过线上扩散吸引更多线下参与,形成了线上线下消费的联动效应。记者浏览社交媒体发现,济南本地的美食博主、生活类博主对“汉堡节”的广泛传播,就验证了这一点。

    不仅如此,这些市集由于汇聚了全国范围内的众多小众品牌、独立设计师、手工艺人和新锐主理人,他们带来的创新产品和服务,能够挖掘和创造潜在的市场需求。一个别出心裁的汉堡口味,一件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都可能成为消费的引爆点。这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提升了消费品质。

    如今,在远途旅行成本较高的因素下,利用周末闲暇参与本地举办的特色市集活动,也成为市民便捷、轻松的“微度假”方式。这为区域性的消费市场注入了稳定而持续的活力。济南近年来着力打造“泉城夜宴”等文旅品牌,此类小而散的创意市集,成为大型活动之外的有益补充,丰富了城市休闲生活的层次。

    借“创意之力”激发活力

    创意市集的蓬勃兴起,与城市管理者的引导、商业载体的转型以及本地消费文化的成熟密不可分。观察济南,我们能够看到一些积极有力的举措,正在助力这一消费环境的发展。

    近年来,济南市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鼓励发展“夜市经济”“假日经济”,为各类市集活动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一些片区通过合理规划,将闲置场地、广场等转化为举办创意活动的临时空间,盘活了资源。像579百工集这类新型商业街区或改造后的园区,本身就需要通过持续的特色活动来聚集人气、塑造特色。举办主题市集成为它们差异化竞争、吸引特定客群的有效手段。这与传统商场形成互补,共同丰富了城市的商业生态。

    同时记者观察发现到,一些市集开始有意识地结合济南的本土文化,例如融入泉水元素、鲁菜特色或传统手工艺,这不仅增强了活动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展现方式,有助于形成具有济南印记的消费品牌。

    创意市集不仅直接拉动了餐饮、零售等消费,还带动了周边的交通、停车等相关服务,并为园区或商圈引入了新的客流,可能产生持续的消费效应。

    热潮之下也需“冷静思考”

    创意市集的火爆令人欣喜,但也需警惕可能出现的挑战。一方面,要避免一哄而上、同质化竞争。如果到处都是“汉堡节”“咖啡节”,消费者的新鲜感会迅速下降。活动策划需要不断创新,深耕垂直领域,做出真正的特色和深度。

    另一方面,需要平衡好“烟火气”与“秩序感”。活动带来的环境卫生、交通压力、噪音等问题需要精细化管理。同时,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是底线,不能让创意活动因管理疏失而蒙上阴影。

    从更长远看,如何将短期活动集聚的“流量”,转化为对本地商业品牌、文化IP的长期“留量”,是对运营者更大的考验。这需要活动方、商户、平台以及城市管理者共同、持续努力,构建一个健康、多元、可持续的消费生态。

    “我们这款和牛苹果汉堡当天上午就售罄了,这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从这三天的营业额来看,效果远超乎我们预期。期待济南能够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十二烤房”主理人说。

    “汉堡节”落下了帷幕,但由它引发的关于消费新动能的思考仍在继续。那些冒着热气的美食、熙攘欢笑的人群、充满创意的摊位,共同勾勒出济南消费市场生动而富有韧性的一面。它告诉我们,激发消费潜力,未必只是宏大叙事,有时源自生活、充满巧思的“小确幸”式创新,更能精准触达当代消费者的内心,释放出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王飞)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